3D 打印耗材储存温度误区!错误设置 + 正确范围
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使用3D打印机进行各种项目和制造工作。在3D打印过程中,耗材的选择和储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,直接影响打印效果和打印质量。尤其是对塑料材料如PLA、ABS、PETG等而言,正确的储存方式能够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,避免不必要的浪费。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3D打印耗材储存的温度误区,探讨常见的错误设置以及正确的温度范围,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3D打印材料。
一、3D打印耗材储存的重要性
3D打印耗材,尤其是塑料类材料,通常容易受到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影响。若储存环境不当,材料可能会吸湿、变质,进而导致打印过程中出现堵塞、变形、层间附着不良等问题。正确的储存方式不仅可以保持材料的质量,还能确保打印机的稳定运行和打印效果的提升。
二、3D打印耗材储存的温度误区
1. 过高的储存温度
有些用户认为将3D打印耗材储存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,能够提升材料的流动性和性能。实际上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过高的温度不仅不会提高耗材的打印效果,反而会加速材料的老化。尤其是像PLA、ABS等材料,在高温下容易变形或发生分解,导致打印质量显著下降。
2. 过低的储存温度
另一方面,许多用户错误地将3D打印耗材储存在过低的环境中,认为这样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。虽然较低的温度能够延缓材料的老化,但过低的温度容易引起材料的脆化,尤其是对于某些热敏性材料如PLA和PETG,这样的储存方式可能导致材料在使用时发生断裂或不易熔融的情况。
3. 温度波动较大的环境
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3D打印耗材储存在温度波动较大的环境中。例如,用户可能将材料存放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或温度变化较大的地方,这样会导致材料不断经历温度升高和下降的循环。频繁的温度变化会使材料的物理性能受到影响,容易导致材料老化,甚至出现翘曲、收缩等问题。
4. 不考虑湿度的影响
尽管这篇文章主要关注温度,但实际上湿度也是影响3D打印耗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。高湿度环境下,3D打印材料容易吸湿,进而导致打印过程中出现气泡、缺陷和黏附问题。因此,除了温度外,控制湿度同样是存储3D打印耗材时不可忽视的因素。
三、正确的储存温度范围
1. 推荐的储存温度
为了保持3D打印耗材的质量,最适宜的储存温度范围一般是在15°C至25°C之间。这个温度区间可以确保材料处于稳定状态,不会过早地发生变质或老化。这个温度范围不仅适用于PLA、ABS等常见材料,也适合一些特殊耗材如尼龙、TPU等。
2. 避免温度剧烈变化
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,建议将3D打印耗材储存在温度波动较小的地方,避免将材料放置在直射阳光下或靠近热源的地方。可以选择密封性良好的储物柜或存储箱,确保储存环境的温度保持恒定。
3. 适当的湿度控制
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,湿度的控制同样重要。为了防止3D打印材料吸湿,建议将耗材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。理想的湿度范围为40%至60%。对于一些容易吸湿的材料(如尼龙、PVA等),可以使用干燥箱或者真空包装袋来保持材料的干燥。
四、如何正确储存3D打印耗材
1. 使用密封袋或密封箱
将耗材放入密封袋或密封箱中,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空气对材料的影响,减少湿气的吸收。对于长期储存的材料,可以考虑使用干燥剂包或硅胶包,以保持袋内的干燥环境。
2. 存放在阴凉干燥处
避免将耗材存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或高温区域。可以将其放在阴凉干燥的储藏室或储物柜内,确保温度保持在理想范围。
3. 定期检查材料的状态
即使在存储环境较为理想的情况下,定期检查材料的状态也是很有必要的。检查材料是否出现潮湿、变形或老化现象,及时更换或调整存储环境,确保材料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。
五、总结
正确的储存温度对于3D打印耗材的质量至关重要。通过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,并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,可以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,保证打印效果的稳定。了解并避免常见的温度误区,选择适合的存储方式,对于任何3D打印爱好者或专业人士来说,都是提高打印质量和减少浪费的重要步骤。